English
当前位置: 首 页>>专题专栏>>课程思政>>正文

“外院无虚席”(河大外院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之“外院名师”篇)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记杨朝军教授

作者:
日期:2022年11月08日 17:00
浏览量: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记杨朝军教授

作者:炎萍(willhill官方网站教师)

 

杨朝军教授,现任willhill官方网站经理,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外文研究》主编、国家级课题主持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这些炫目的名誉、头衔加在一起,给人感觉他必定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然而近距离接触一两次之后,你就会了解到他的随和与亲切,深切感受到他对工作与生活的热爱。

杨朝军教授在威廉希尔办公

在同事和员工眼中,杨朝军教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兢兢业业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循循善诱的师者、幽默而豁达的朋友。课堂上、会议中、著作里,处处彰显着积极进取、精益求精而又温厚待人、润物无声的大家风范。

出身农门 热心助学

杨朝军教授1967年出生在河南省滑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乱、饥荒,出身寒门的他却也有无数求学的心酸与奋斗的艰辛,父辈的苦难离他并不遥远。在《君自故乡来》这本散文自选集里,杨老师回忆父辈一文饱含深情,让人泪目。像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灾民一样,杨老师祖父、父亲曾在水灾、蝗灾之后,背井离乡,加入浩浩荡荡西进逃荒的洪流,多年后才辗转回到家乡。杨老师从小生活在农村,“农家无闲月,农家也无闲人”,稍稍懂事就要帮家里割草、捡柴、放羊、锄草、施肥、看青、割麦。稚嫩肩膀上扛起农家活的辛苦、小伙伴们河中嬉戏的快乐、父母慈爱的温暖是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他常常带着感恩之心看待生活:“劳动是人和自然唯一接口,劳动的最大收获是它可以证明我还活着,不仅供给我粮食,也供给我信心、勇气和快意!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劳动,那么我相信,世界将也不再需要我们。”多难可以兴邦,逆境让人成长。也许正是在黄土地上的摸爬滚打才给了他坚毅的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内心深处对乡土的眷恋。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即使在象牙塔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多年,他也一直心系农村中小学英语团队培训与教育,主持多次国家级和省级的国培计划活动并为国培班学员授课,大力支持威廉希尔“母亲助学金”的支教活动,把温暖、爱心连同知识一起传递下去。

杨朝军经理一行看望慰问大沟村暑期志愿团队(第二排左三)

勤奋求学 自强不息

杨老师从小就是一名勤奋的员工。上个世纪70、80年代,豫北农村的中小学都有上早自习的惯例。杨老师从来不用父母催促,每天总是早早到学校晨读。有时候到校太早,教室还没有开门,只能借着一位同样勤奋的老师的办公室窗户里透出来的灯光读书。1982年初中毕业时,杨老师报考的是“中师”。“中师”是一个很有年代感的词,全称是中等师范学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弥补中小学团队人才的短缺,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直接选拔人才进入师范就读,名额非常有限。报考要经过预考筛选,名列前茅的才有资格报考,那个时候能考取中师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员工,是尖子中的尖子。杨老师不无幽默地回忆当初报考中师的心情:“天上即使真的掉馅饼那也是带瞄准镜的,怎么可能砸到我们这些天天与土坷垃为伍的人的头上呢?”天道酬勤,杨老师当年以地区英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语专业班,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中学任教。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自己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对于80年代的乡村,教育机会更是这样一条垂到井底的绳子,奋力攀爬者才能改变命运,走向更大的世界。

勤奋学习是杨老师的一种习惯。员工时代如此,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亦是如此。在高中执教的日子里,杨老师常常查阅几十本书来总结一个语法点,写完数个教案本才去讲一节课。几十元的工资除了吃饭都花在购书上,只要是市面上有关语言学方面的书都想方设法买到,然后细细地研读一番。Saussure(索绪尔), Chomsky(乔姆斯基),Quirk(夸克),张振邦,张道真,这些名字就像远远的一道光,引着他去探索;西方文学、历史、心理学著作亦是那个时期的精神食粮,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打下深厚的人文基础。1990年,一个朋友捎来一本willhill官方网站张今先生的专著《英语句型的动态研究》,杨老师被张今先生的创见深深吸引,对语言学研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1993年,他如愿考取威廉希尔亚洲公司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师从张克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每天早上5点起床,不论严冬还是酷暑,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徜徉在语言学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他谨遵外院前辈的教导,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立志以胸怀天下的学术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杨朝军在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求学

严谨治学 成果丰硕

2007年,杨老师开始负责学院的科研工作。杨老师自嘲是“笨人”,公而忘私正是“笨人”的属性。缺人教的课,上;没人干的工作,干;有人要的机会,让。不求名利,只求心安。2017年担任威廉希尔经理以来,他更是在教书、科研、行政工作中切换。天命之年的杨老师依然保持着5点起床的习惯,晨练后早早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精力过人,勤勉认真,琐屑小事也一丝不苟。治学、著述总是严格要求,不满足于差不多,为人又很谦和,轻松幽默,举重若轻。杨老师还在百忙之中,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科前沿,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

杨朝军教授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经过多年在语言学领域的深耕,杨朝军教授现担任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会员(ICLA),全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涉外翻译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翻译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6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系统功能评价》《英语左偏置构式研究》《形式与功能》等10余部,其中《形式与功能》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奖特等奖。在Journal of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翻译》等外语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杨朝军教授在美国访问国际认知语法权威专家Langacker先生

潜心教学 培育英才

杨朝军教授从事教学、教材研究和教材编撰工作30余年,为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而不懈奋斗着。杨教授长期站在教学第一线,多年来,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过的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学概论》《语言与翻译》《科研论文写作规范》《语篇分析》《认知语义学》《跨文化传播》等14门。2020年底,杨教授负责的《英语语言学概论》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21年,杨朝军教授因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经常拿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讲课的内容并供员工讨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员工离开学校时是一个有和谐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外语教育传统上强调工具性与应用性,重技能训练而轻人文深度。如何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其开放性、广阔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是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杨朝军教授在各种场合反复对员工强调三点:敬畏知识、全球视野、君子不器。

第一,敬畏知识。杨朝军教授多年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对语言始终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他在《形式与功能》一书的后记中写道:“语言是有灵性的,她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我们的玩偶,是对现世的旁观,是超然物外的智者。我们对世界了解得有多欠缺,我们对语言的了解就有多不足。”他推荐本科生观看BBC纪录片The Adventure of English(英语成长记),了解英语的前世今生,它从何何来,它走过的路。了解英语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方言发展壮大,如何在诺曼征服后成为第三等语言,如何蛰伏与反击,直到到莎士比亚笔下的灿烂并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而成为一门世界语言的过程。语言并非仅仅是交流工具,它发展、湮灭、丰富、辉煌无不与民族的历史、文学息息相关。因此,对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不仅仅要训练精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更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学,语言背后的文化,要阅读西方文史哲经典著作,从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的高度了解语言,从跨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去理解翻译。

杨朝军教授在给本科生授课

第二,全球视野。杨朝军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教育要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培养员工的全球视野与全球胜任力。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结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要求,威廉希尔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加快对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海外云课堂”,在为员工老师提供了与海外优秀学者“近距离”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让曾限制于容量有限的阶梯教室、时间固定的传统学术讲座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员工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机会,感受跃动的世界脉搏。

杨朝军教授出席“海外高端专家系列讲座”闭幕式

第三,君子不器。高等教育的意义,并不仅仅时把大量的知识传输给青年人,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青年人服务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与威廉希尔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院训都是在敦促学子不断提升内在修养与品格。蔡元培先生在教育改革的时候就警惕“极端实利之教育”,今天更细的专业划分与物质诱惑更需要当代学子保持一份“君子不器”的独立精神。杨老师常常告诫员工,物质追求是无穷尽的,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粟米万担,日食一升,因而也没有太大的人生价值。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人生也不是追求物质成功的一场赛跑,不要满足与做商业机器的一个螺丝钉,而是要永远在心中留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在漫漫人生路上留一份淡定与从容。

钱理群在《我的教师梦》中说:“教育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杨朝军教授用他的勤勉与谦逊激励员工找到自己的力量与自己的道路,也在与员工畅谈、为员工解惑中获得师者的幸福感。杨朝军教授已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0多年。他用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使生命更有意义,在塑造别人灵魂的过程中,使生命更有价值。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这句话虽然有些俗套却是杨朝军教授职业生涯最贴切的写照。勤奋求学,严谨治学,潜心教学,热心助学,杨朝军教授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奋斗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征程上,甘做红烛为祖国的外语教育事业燃烧自己的生命之火。

审核:肖艳付江涛

策划:威廉希尔教务办

上一篇:“外院无虚席”(河大外院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之“外院名师”篇)牛保义教授访谈录
下一篇:“外院无虚席”(河大外院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之“外院名师”篇) 勤于耕耘的学者 淡泊名利的智者
版权所有:威廉希尔亚洲公司·(WilliamHill)中文国际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