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是威廉希尔亚洲公司与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合作共建的研究平台,于2020年10月获批。该中心依托willhill官方网站,从事中原文化、中原典籍的多语种翻译实践,研究中原文化、中原典籍外译的方法、策略与规律,探索中原典籍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该中心拥有一支涵盖英、俄、日、德、法、韩等多个语种、年龄结构合理的翻译梯队。吴雪莉、刘炳善、张今、王宝童等老一辈专家译笔精湛,堪称楷模;郭尚兴、刘泽权、杨朝军等新一代学者孜孜耕耘,成绩斐然;白玉杰、侯健、张博、张晓晖等青年教师在翻译领域初露头角,大有可为。中心成员兼攻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前期成果坚实丰厚。该中心依托的willhill官方网站拥有翻译本科、翻译硕士和翻译学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并设有翻译理论研究所。
该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中原文化“走出去”,为省委、省政府、省内院校及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河南的了解,推动文化领域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提升中原文化外译与传播的水平,利用中原文化优秀资源开展翻译研究,建立中原文化外译术语库,建立人才专家智库,出版中原文化翻译作品和研究专著,举办国内和国际翻译研讨会;完善政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育能讲好中国故事和河南故事的翻译人才,培育可担大任的文化翻译和传播人才,服务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充实战略人才储备,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成员概况
(一)负责人简介
杨朝军,无党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willhill官方网站经理,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文研究》主编,河南省特聘教授,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会员(ICLA),全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翻译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封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十二届政协常委,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科学专家库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第十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在Journal of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含译著)、教材等20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10余项,省厅级以上奖励多项。
白玉杰,女,1979年7月出生,博士,willhill官方网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翻译协会理事、“河南省优秀翻译工作者”,兼任《外文研究》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论文
1.“立足典籍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前沿》,2011.07
2.“读者离原文有多远——基于阐释学的视角看典籍翻译”,《长城》,2013.05
著作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语境路径探索》,科学出版社,2020
项目
1.“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13YJCZH00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主持,已结项
2.“基于提高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师培养策略研究”(2013-JSJYYB-011),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主持,已结项
侯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翻译理论研究所所长,《孔学堂》杂志长聘译者,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代表性论文:
也谈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外文研究》,2013)
相遇在濠梁之上:再论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外国语》,2016)
“格义”翻译方法的双向性比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
古典儒家概念“中庸”新释新译(《广译》,2017)
英国汉学家修中诚的《大学》《中庸》英译(《国际汉学》,2019)
译者的“摇摆”——论修中诚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编译(《中国翻译》,2021)
代表性著作:
推而行之:《中庸》英译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
代表性项目:
汉学家修中诚的典籍英译研究(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已结项)
(二)研究员简介
英语
郭尚兴,男,汉族,willhill官方网站教授、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名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牵头导师、河南省外语科研基地骨干研究人员之一,翻译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译协常务理事。主要为本科生讲授《翻译》、《中国文化史(英文)》,为研究生讲授《翻译史》、《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汉英中国文化类词典编纂及其研究。2019年荣获中国译协颁发的“资深翻译家”称号。
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研究(BYY014)”和“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07BYY012)”,国教委项目1项“中国文化英译研究(教留[1994]99号)”,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十余项。
代表性著作
1.《新编中国文化史(英文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04.
2.《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0.
3.《中国儒学史(英文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01.
4.《中国文化史》(全英文,62万字)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1993.(国内外第一本系统、全面地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国内20多所大学英语专业用作教材。)
5.《汉英中国哲学辞典》,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2002.06.
6.《翻译理论与实践》(上下册,60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
主要译著
1.《罗马文学地图》,上海交大出版社,2017.10.
2.《周末读完意大利史》,上海交大出版社,2009.04.
3.《错位的情感》,青岛出版社,2007.02.
4.《心灵的距离》,青岛出版社,2007.02.
代表性论文
[1]郭尚兴.论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翻译的历史文化语用学视角[J].中国外语研究,2019,6(01):84-91+140.
[2]郭尚兴.试论中国宗教典籍的译介原则[J].宗教经典汉译研究,2016(00):32-38.
[3]郭尚兴.试论中国宗教典籍的译介原则[J].中国外语研究,2014(00):98-102.
[4]郭尚兴.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范式初论[J].中国翻译,2014,35(03):30-35+128.
[5]郭尚兴.论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历史与文化认知[J].上海翻译,2008(04):59-62.
[6]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J].上海翻译,2006(03):49-53.
[7]郭尚兴.中西文化现代化轨迹比较及其影响[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13-117.
[8]郭尚兴.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几个问题[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91-93.
[9]郭尚兴,王跃洪.试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科版),1997(02):86-89.
[10]郭尚兴.论商标的确立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5(04):28-31.
[11]郭尚兴.汉译英教学应加强中国文化的内容[J].中国翻译,1995(06):27.
[12]郭尚兴.论中国文化英译时传统特色的保持[J].上海科技翻译,1995(03):11-13.
[13]郭尚兴.《圣经》英译史趣[J].上海科技翻译,1994(04):1-3.
[14]郭尚兴.论汉译英译文确切的词汇处理[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5):72-78.
[15]郭尚兴.试论中国文化术语的英译原则[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5):96-99.
刘泽权,河南省特聘教授,willhill官方网站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翻译研究博士。社会兼职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专家会员、河南省红楼梦学会第一副会长等。曾先后担任燕山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兼国际教育学院经理,燕山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期刊社社长等职。研究兴趣包括语料库翻译研究、批判性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文体写作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在研项目一项(中华学术外译《中华文明的起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其中重点一项(“两岸三地百年女性文学翻译史论”)、一般两项(“《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红楼梦》汉英文化大辞典编撰研究”)。近10余年在META: Translators’ Journal(SSCI、A&HCI检索)、《中国语言学报》(SSCI、A&HCI检索)和《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等国际、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代表性论文
1.(2008). Translating tenor: with reference to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Meta, 53 (3): 538-549.
2.(2015). Some problems of CCD 6th edition: with a call for a corpus-based Chinese lexicography,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43 (1): 196-214.
3.(2008).《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当代语言学》,4: 329-339.
4.(2008).国内外显化研究概述,《中国翻译》,5: 55-58.
5.(2008).《红楼梦》中的习语及其翻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6: 460-466.
6.(2011).《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中国翻译》,1: 60-64.
7.(2012).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文学翻译研究与词典编纂——以《红楼梦》“吃”熟语及其英译为例,《中国翻译》,6:18-22.
8.(2014).四大名著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宏观语言特征研究,《语料库语言学》,1: 34-46.
9.(2015).假如林语堂翻译《红楼梦》——基于互文的文化翻译实证探索,《中国翻译》,2: 90-95.
10.(2016).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汉英文化大辞典》编纂研究,《红楼梦学刊》,5: 202-224.
11.(2016).基于语境的《红楼梦》报道动词翻译显化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4: 124-134.
12.(2016).两岸三地百年女性文学翻译史论构建的意义与方法,《中国翻译》,3: 26-33.
13.(2017).大陆现当代女翻译家群像——基于《中国翻译家辞典》的扫描,《中国翻译》,6: 25-32.
14.(2018).《老人与海》六译本的对比分析——基于名著重译视角的考察,《中国翻译》,6: 86-90.
15.(2019).张佩瑶中国翻译话语的体系构建与成果,《中国翻译》,5:103-111.
16.(2019).多身份译员的意义协调与危机处理:系统功能视角的口译个案自我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51 (5): 746-759。
17.(2021)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名著重译多维评价模型构建,《中国翻译》,5: 25-34.
代表性著作
(2010/2012).《<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2005). 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批准号:05BYY028。
2.(2010).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汉英文化大辞典编撰研究”,批准号:10BYY011。
3. (2015).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两岸三地女性文学翻译 史论”,批准号:15AYY004。
4. (2021).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华文明的起源》,批准号:21WKGB008。
5. (2008). 200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汉英平行语料库及检索平台的创建”,批准号:HB08BYY008。
姜玲,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威廉希尔副经理。2005-2006年度、2014-2015年度两次公派赴哈佛大学语言学系访学,2013-2018年任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外文研究》编辑部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开封市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1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34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7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47篇;获得科研优秀奖励1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代表性论文
英语复合疑问句,《外语教学》1989(3)。
从语境看行为主语译为状语从句的技巧(第二作者),《中国科技翻译》2000(4)。
系统对应说与乔姆斯基转换理论,《外语教学》2001(6)。
系统对应说与转化机制(第一作者),《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2001(3)。
英语联加状语的语篇功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读写交际课实验报告,《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2002(3)。
礼貌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与文明》2008(2)。
“来”和come“去”和go对比研究,《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2008(5)。
英国师范教育大学化的路径与启示,《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原型模型论与原型范畴论对比研究,《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元伦理学视角下good的意义及其汉译研究,《伦理学研究》2017(2)。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句法学》介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2)。
英语全称量词的语义语用分析,《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2020(4)。
代表性著作
《英语系统对应说研究》(第一作者),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2002年。
《英语句型的动态研究》(修订本)(第二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建构世界共同体——全球化与共同善》(第二译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2008年。
《英语句型转换大全》(第一作者),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2019年。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系统对应理论的探讨和应用,河南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97。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团队助计划项目:英汉隐喻句的认知研究,2007。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河南省老员工翻译能力培养与评估体系建设研究,201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语主宾不对称性对比研究,2013。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生成语法理论创新研究,2019。
张璟慧(1977-),女,汉族,九三学社社员。文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威廉希尔亚洲公司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威廉希尔亚洲公司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兴趣是文艺美学。已出版独著专著2部、译著1部,发表独著论文40余篇。独立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个、博士后国家级项目1个。在研1个国家社科项目。2017年9月,独著专著《想象创造人自身——加斯东•巴什拉的想象哲学》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9月,独著专著《方式即意义》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10月,独著论文《情爱与禁锢——以〈荆棘鸟〉为例》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梅冰,男,汉族,河南新县人。博士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专业。河南省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willhill官方网站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部荣誉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外语教师教育、学术英语教学。近五年,累计以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SCI索引论文12篇,SCI索引论文2篇,CSSCI索引论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英文教材1部。索引论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英文教材1部。
付江涛(1978-),男,汉族,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willhill官方网站。威廉希尔亚洲公司英美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兴趣是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现当代文艺理论。已独立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口译教材4部,独立发表论文32篇(其中1篇A类的SSCI来源期刊,12篇CSSCI来源期刊)。独立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个、厅级项目8个。获厅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次。
张玉红(1972-),河南太康县人。willhill官方网站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89-1996年就读于willhill官方网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学术兴趣为英美文学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并主编教参2部。另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10余项。
李香玲,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willhill官方网站副经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管理工作者,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开封市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外语教学理论。三十家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6篇,均为独著。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要教授过的课程有《综合英语》《认知语言学》《英语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等。
代表性论文
英汉语义重合实现句法成分联结的认知机制,《外文研究》,2019(3),独著。
网络新词群文化认知论,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代表性著作
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独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构式语法研究(合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新编英语实用教程(编者),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教材项目,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2021.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语义重合现象的认知语法研究(19BYY11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英语言中兼格“兼”的认知机制研究(12YJC740051)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汉语兼语式的语义融合研究:认知语法视角(2010FYY011)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英汉语语义重合的认知研究(2013CYY008)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英汉语中语义重合的句法联结功能认知研究(2018BYY003)
杨清平,1963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河南省优秀翻译工作者(2016)。
发表论文《应用翻译的规律与原则应当如何表述》(《上海翻译》),出版译著《异:奇谈篇》(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关学,男,1986年6月毕业于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外语系任教。1998-1999年在苏丹担任石油部管道局管道三公司英语翻译,2003-2006年在willhill官方网站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专业技术职称为副教授,任硕士生导师。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承担威廉希尔的英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英语本科第一教研室主任、第二教研室主任、《中学英语园地》主编、《外文研究》编辑以及公共研究生外语教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曾荣获开封市优秀教师称号;曾先后获得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教学优秀奖、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教师讲课质量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2015年10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
主要从事的学科为英语语言文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英语语法、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英语教学等。
涉及翻译的主要成果包括:
译著:《科学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论文:
[1]“谈more和less与than结构搭配的形式、意义及译法”,《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 “论翻译中文化元素的遗失及应对策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3]“话语误解的语用学阐释”,《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情态模式面面观——情态、类型学及普遍语法》述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王运河,河南西华县人,1987年毕业于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外语系,硕士研究生,现任威廉希尔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诗不应直接就是,而应该隐有所指”等,《招标、投标与企业文书》副主编,参与两项国家社科项目,一项省级项目,主持多项厅级项目。
任凤梅,女,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英语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翻译、教学法。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翻译硕士十余人,参与开封自贸区翻译项目。
著作:
1.《现代英语教学发展与改革的新思路》,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4.
2.《英语实用积极词汇》(英汉双解),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 2009.
代表性论文:
1. A cognitive grammar approach to relative antonym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15thWorkshop, CLSW 2014, Macao, China, June 9-12, 2014, Revised Selected Papers), 2014.11
2. A grounding approach to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the light verb DA,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14th Workshop, CLSW 2013, Zhengzhou, China, May 2014, Revised Selected Papers), 2013.9
3.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河南社会科学, 2010(5).
4.标示理论的语用功能阐释,河南社会科学, 2009(6).
5.汉语委婉语的文化根源差异及语用功能探寻,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6).
6.新闻标题的修辞与汉译技巧,新闻爱好者, 2008(10).
7.互文视域下的新闻语篇分析,新闻爱好者, 2010(6).
8.法律语篇的互文性及其认知机制,天中学刊, 2010(4).
9.非持续性动词时意义的情境植入探索——以绝对过去时为例,外文研究, 2016(3).
代表性项目:
1.针对河南方言的初中英语音标教学模式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5-2016.
2.汉语动词时意义的情境植入研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 2014-2016.
3.河南省小学英语教材适用性调查与分析,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2013-2014.
4.汉语动词时意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3-2014.
5.河南省旅游城市双语文化建设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9-2010.
6.基于认知视角的汉英空间-时间隐喻对比研究,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科研基金项目, 2009-2010.
7.《高级英语》教学中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培养模式探索,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教学改革项目, 2009-2011.
丁岚,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是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等。曾获河南省高校英语教学竞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河南省“翻译河南”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征文比赛一等奖等。2003年获得人事部翻译资格(CATTI)二级笔译证书,2018年获聘“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国际传播专家”。
代表性论文
1.《从上到下的视角—浅论文体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外语,2005
2.《再思素质教育—从交往行为理论出发》,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
3.《电影片名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视角》,电影文学,2011
代表性译著
1.《上帝、国家、可口可乐》,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2.《英语美文——心灵的距离》,青岛出版社,2007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翻译教学新模式研究,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教改项目,一等奖,2010
2.翻译硕士学位课程《旅游翻译》景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河南省社科联项目,二等奖,2011
马应聪,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英汉语对比研究等。近年来,论文发表于国内重要外语类专业刊物《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山东外语教学》等20余篇,已出版专著2部:《英语非人称构式的认知研究》《英语完成体的认知研究》。主持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联项目、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项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1项省博士后资助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及10余项厅级人文社科项目;曾多次荣获厅级和校级教学及科研奖,专著《英语非人称构式的认知研究》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代表性论文
1. 2020.《体验性心智、意义与理性;我们的身体如何产生理解》评介[J].外文研究, (2): 102-104+110.
2. 2020.汉语成语的隐转喻分析——以含方位词“上〞“下〞的空间四字格成语为例[J].语言教育, (2): 79-85.
3. 2020.汉语词汇语义构建的认知理据再探——基于语料库的“火"的语义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 79-84.
4. 2014.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向——《认知语言学:趋同与延伸》述评[J].语言教育, (2): 92-95.
5. 2013.空间位移动词的整合概念框架研究——以enter类动词为例[J].外文研究, (2): 29-34.
6. 2013.空间位移动词的整合词汇化模型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3): 9-14+104.
7. 2013.《非人称构式:一项跨语言视角的研究》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 (2):308-318 .
8. 2013.英语现在完成进行体构式的研究回顾与分析——基于《认知语言学》期刊(2009)的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 92-95.
9. 2011.《认知语言学新方向》介评[J].外国语文, (1): 139-141.
10. 2010.也谈荀子的语言体认辩证观[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3): 146-148.
11. 2010.英语专业课程期末考试的信效度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32-135.
12. 2009.论汉英句法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44: 119-121.
代表性著作
1. 2020.英语现在完成进行体构式的认知研究[M].郑州: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
2. 2017.英语非人称构式的认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 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人称构式的认知修辞研究(2020CYY021)
2.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生命册》中语言与中原文化模型的互塑作用研究(2019-ZDJH-613)
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河南省公共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2018-JKGHYB-0018)
4. 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英语现在完成进行体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SKL-2015-1491)
张珂,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代表性论文
1.论《高级英语》中的修辞教学——以转喻和提喻为例,《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认知视角下汉语存现构式的语篇组合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文化误读现象,《中国报业》,2016(22).
4.认知语言学与历史词汇学研究的融合创新——《认知语言学与词汇演变》述评《外文研究》,2018(1).
5.英汉语隐现构式中消失类动词的认知对比研究,《语言教育》,2018(2).
代表性著作
《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2009,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解构视角下《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建构再思考,2012.
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高校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精读课教育文化模式建构的思考, 2013.
假想式移动关系构式及其意义建构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4.
年假想式移动关系构式的体验性认知阐释,河南省教育厅, 2014.
新时期河南省高等院校文化战略研究,河南省科技厅, 2016.
孙李英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英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员。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对话句法和语用学。已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厅级项目多项,在《现代外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代表性论文为“基于形式介入的会话含意推导:对话句法视角”,代表性著作《平行结构的互动认知研究》,代表性项目是“汉语独白平行结构的互动认知研究”、“河南省农村外语教育团队现状与对策研究”。
丁立,威廉希尔翻译系,博士,副教授。
代表性论文
1.语篇衔接变异的翻译策略研究——以《尤利西斯》第18章为例[J].上海翻译,2022(01):82-87.
2.美英典型智库的“一带一路”话语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视角[J].情报杂志,2021,40(06):102-110+81.
3.报道动词的评价意义及英译考察——以王熙凤的“笑道”为例[J].上海翻译,2021(01):77-82.
4.多身份译员的意义协调与危机处理——系统功能视角的口译个案自我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51(05):746-759+801.
5.网站本地化中的简化现象及其影响——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J].英语研究,2016(01):83-91.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尤利西斯》的汉语译介及译者话语构建研究”,在研。
2.河南省教育厅项目,“量性结合的《尤利西斯》翻译风格研究”,在研。
3.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研究生英才计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西方智库中国外交形象话语分析”,结项。
4.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海外媒体话语中的开封形象研究”,结项。
温晓梅,1979年1月出生,无党派人士,翻译系教师,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98.09-2002.06,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2007.09-2010.03,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2014.09-2020.03,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西方古典文论,文学翻译
教学:
正在教授的课程
《综合英语(1、2)》,专业必修,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
《英语会话》,专业选修,历史文化学院明德班三年级
科研:
A.代表性论文
1.论朗吉努斯“崇高”视域下的艺术“想象”《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67-74。(CSSCI)
2.审美同情的想象空间与乔治·爱略特的现实主义书写《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94-101。(CSSCI)
B.在研代表性科研项目
1.第一参与人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英美文论的法国资源研究”(2018年立项),该课题拟于2022年7月结项
2.以第一参与人参加河南省哲学社科项目“莫迪亚诺小说生存主题研究”(2020年立项),该课题目前在研
3.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乔治·艾略特小说中同情美学的政治向度研究”(2022年立项),该课题目前在研
炎萍,威廉希尔英语系,硕士,讲师
代表性论文
1出版:思想的翅膀[J].现代出版,2015(03).
2勇气的涵义——普利策传记奖获奖作品<勇敢者的画像>解析[J].译林(学术版) 2012(03).
3《史记·秦始皇本纪》英译研究[J].外文研究2021(01)
4.文学与朋友——析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批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5.现代性与身份焦虑——读艾伦·德波顿《身份的焦虑》[J].枣庄学院学报2014(01).
6.深层生态学文化视域中的《狼图腾》[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7.从现代到后现代——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批判[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1.2016.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厅级)转向抑或回归--后现代语境下西方文学伦理学研究(完成)
2.2021.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厅级)形象学视角下《史记·秦始皇本纪》英译研究(完成)
3.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研究生英才计划项目,“美国排外主义的话语历史分析研究”,在研究。
申少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英汉对比与翻译、认知语法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河南方言调查与研究。
代表性论文
辛永芬、申少帅,豫北中原官话的小称类型与语义功能, CLASW2022会议论文。
Shen, Shaoshuai. The Study of Content Restriction of Mandarin yǒu Measure Construction. In Yunfang Wu, Jia-Fei Hong, & Qi Su (Eds.): CLSW2017. Springer, Heidelberg.
牛保义,申少帅.《认知语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014)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5): 788-793.
Shen, Shaoshuai, Lu, Bing & Zhuang, Huibin. On dou in Kaifeng Dialect. In Minghui Dong, Jingxia Lin, & Xuri Tang (Eds.): CLSW 2016. Springer, Heidelberg.
代表性著作
牛保义、李香玲、申少帅,《构式语法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0.
申少帅(译)《卓越教师工具包》.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0。(McGill, R. M. (2015). Teacher Toolkit: Helping You Survive Your First Five Years. London: Bloomsbury Education.)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基于原始语根假说的英汉词汇系统音义相似性比较研究”(2021CYY031)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河南汉语方言调查·漯河”(YB1803A003)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河南汉语方言调查·鹤壁”(YB1723A004)
俞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外文研究》编辑部办公室主任、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会员、美国认知科学协会会员、《认知语言学著名讲座(系列丛书)》编辑助理、Cognitive Semantics编辑助理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事件语义学、类型学等。
代表性论文
Yu, L. (2022).Deconstruct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event integration model in a more hierarchical way.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10(3): 152-169.
Yu, L. (2022). Event Philosophy: Ontology, Relation and Process.Advances in Literary Study, 10(1), 120-127. doi:10.4236/als.2022.101009.
Yu, L. (2022). A Critical Review of “V + Dào”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12(1), 9-22. doi: 10.4236/ojml.2022.121002.
俞琳、杨朝军. (2022).融合与创新:大数据战略下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届构式语法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综述.外文研究, (2): 23-28.
Yu, L. & C., Yang. (2021).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103(8): 1-3. SSCI一区。
俞琳. (2021).相互事件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多维考察.外文研究, 2021, 9(2): 8-18.
Yu, L. (2021). An Event Integration Approach to Lexicalizations of Action Correlating Events—A Case Study of “V + Dào”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11(3), 335-360.
Yu, L. (2019). So Similar, So Different – A Corpus-driven Method of English Periphrastic Causa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6), 263-268.
Yu, L. (2019). What Happened to “The King Had His Daughter Sent for” – A Multi-Perspec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Periphrastic Causative Constructio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9(5), 343-353.
俞琳、李福印,2018,殊途同归:再论Leonard Talmy的语言哲学思想,《语言学研究》(第二十四辑),57-70页。
俞琳、李福印,2018,事件融合视角下“V到”构式的动补类型嬗变,《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期,72-83页。
俞琳、李福印,2017,《认知科学视阈下的动词表征和加工》(2015)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检索),第4期,634-638页。
俞琳、李福印,2016,因果关系语言表征研究中的CiteSpaceⅢ对比分析,《当代外语研究》,第3期,9-15页。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现代汉语“V1-V2”复合词的事件融合过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2019CYY022)
杨丽梅,陕西汉中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外语教学,主持省部级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五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人社部翻译资格二级(笔译)。
代表性论文:“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发表于《外语教学》2014年第3期。
代表性著作:情态动词“要”的认知研究,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2022年出版。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2017年河南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情态动词认知对比研究”。
张姗姗,1987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
独著专著:
《田园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独著论文:
1.《<荒原>的戏仿田园与城市危机》,都市文化研究(CSSCI),2021.01
2.《论<弗兰肯斯坦>中自然观与地理空间的嵌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
3.《论<达·芬奇密码>的空间叙事》,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科研项目:
“英国自然诗歌传统与当代生态诗歌的兴起研究”,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参与第四名,已结项。
“当代英国气候变化诗歌研究”,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参与第三名,在研。
“地理空间视域下早期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主持,已结项。
“词块教学法对提高英语专业员工语用能力的有效性研究”,2018年河南省社科联课题,主持,已结项。
5. “玛丽·雪莱的政治哲学思想研究”,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主持,已结项。
俄语
张红,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河南省特聘教授、开封市优秀教师。乌克兰国立基辅语言大学访问学者、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河南省骨干研究生导师。
代表性论文:
1)Параметрические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е оценки фигуры человека в русской картине мира на фоне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Культура и текст (ВАК) 2021. 1
2)试论现代俄语中情感体现形式的隐喻模式问题《中国俄语教学》2021/4
3)俄汉情感-心智谓词的语义-句法特征《欧亚人文研究》2019.1
4)俄汉情感言语动词语义-句法对比描写《外语学刊》2016.4
5)俄汉情感-心智状态谓词的语义句法互动《外语学刊》2012.2
6)情感谓词的语义迁移《中国俄语教学》2016.3
7)情感状态谓词的语义题元分析《中国俄语教学》2015.2
8)莫斯科语义学派视域下动词的语义类别《中国俄语教学》2014.2
9)心理谓词的语用标记《中国俄语教学》2013.1
10)俄汉情感状态谓词的语义-句法对比描写《中国俄语教学》2011.3
11)政治言语中生理隐喻的认知分析《中国俄语教学》2010.4
12)情感动词语义成分在其句法运作中的投射《外文研究》2014.1
13)诗篇的语言文化分析《外文研究》2015.2
14)诗篇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外文研究》2017.4
代表性专著:
1)《俄汉心理动词语义—句法对比描写》(专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7月
2)《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внешнегообликачеловекавсовременномрусскомязыкев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китайским》彼得堡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代表性项目:
1)俄汉动词语义—句法集成对比研究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1849)
2)俄汉心理动词语义关系对比描写2012年第5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777)
3)俄汉心理动词语义—句法整合对比研究2013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4)俄汉心理动词语义-句法对比研究(SKL-2010-1286) 201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
5)河南省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SKL-2012-1890)201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
王志坚,硕士生导师,博士、副教授。willhill官方网站俄语系主任,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MTI专业评估专家。
代表性论文:
1)俄语被动句在小说中的语义审美功能《中国俄语教学》2016.1 CSSCI扩展版
2)俄语形容词名词化及其转喻思维《中国俄语教学》2010.4外语类核心CSSCI
3)俄汉诗歌语音意象功能的共通性《中国俄语教学》2006.1外语类核心CSSCI
4)俄语空间前置词语义扩张机制《中国俄语教学》2003.4外语类核心CSSCI
代表性专著:
《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年
《俄罗斯诗学研究》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1999年
代表性项目: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语症与改革对策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2007.4—2010.5
周瑞敏,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现为willhill官方网站教师,乌克兰国立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俄语语法学和俄罗斯诗学。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2部,参编教材3部,获得省级奖励3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一项、省社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
闫吉青,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俄罗斯文学。在《俄罗斯文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俄罗斯生态文学论》(合著,2006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主持完成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研究》、2002-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俄罗斯生态文学研究”等。
于晓利,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在《俄罗斯文艺》、《大众文艺》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茨维塔耶娃长诗的空间意识与精神建构”,主持202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茨维塔耶娃长诗的空间意识研究”等。
孙雪森,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与俄语教学。在《俄罗斯文艺》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猫海盗系列译著5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
史思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主持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资助项目。在《当代外国文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出版专著一部《俄罗斯<古史纪年>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该书入选第八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荣获“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并荣获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
刘志华,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在《俄罗斯文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参加国家社科项目2项。
王岩冰,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在俄罗斯发表ВАК论文5篇。
陈学貌,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在《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俄罗斯文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主持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民间动物故事的叙事艺术研究》。
日语
兰立亮,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威廉希尔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文艺学;大江健三郎文学研究。
一、论文
[1]兰立亮.跨界叙事与身份认同——大江健三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论[J].国外文学,2015,(04):144-152+157.
[2]兰立亮.个人记忆与历史书写——大江健三郎《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的历史叙事探析[J].外国语文,2015,31(04):19-24.
[3]兰立亮.边缘想象与狂欢书写——析大江健三郎《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的狂欢化叙事[J].外国文学,2013,(06):56-61+158.
[4]兰立亮.性别叙事的另外一种可能——大江健三郎《燃烧的绿树》叙事策略探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05):116-120+128.
[5]兰立亮.大江健三郎《静静的生活》的女性叙事探蕴[J].日本研究,2012,(02):118-122.
[6]兰立亮.文本游戏与历史书写——大江健三郎《同时代的游戏》叙事策略探蕴[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1):104-108.
[7]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语言实验探微[J].日本问题研究,2009,23(03):43-48.
[8]兰立亮.形式的意义——大江健三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J].外语研究,2006,(06):71-74.
[9]兰立亮.大江文学与隐喻思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5):94-97.
[10]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与晚期风
格[J].外文研究,2021,9(02):25-32+45+106.
[11]兰立亮.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时空叙事与身份认同[J].外语教育研究,2021,9(01):69-76.
[12]兰立亮.大江健三郎《感化院少年》的个体叙事与主体建构[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0,8(04):45-49+64.
[13]兰立亮.大江健三郎《水死》的戏剧叙事与伦理指向[J].外文研究,2020,8(04):54-61+105.
二、著作
专著:《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
《大江健三郎小说诗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21。
译著:《岛崎藤村作品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拉迪盖之死》,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
三、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现代小说个体叙事与伦理建构研究”(18BWW031),主持人,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叙事学视野中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10 YJC752019),主持人,结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江健三郎小说理论研究”(15YJA752004)主持人,结项。
四、荣誉与奖励
第八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三等奖。
河南省2016年度教育系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郑宪信,九三社员,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语系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大学日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河南分会秘书长;河南省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化。
一、论文
[1]郑宪信.日语指示词替代的功能分析——兼与汉语比较[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58-62.
[2]郑宪信.日本人自杀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探析[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44-148.
[3]郑宪信.日语词汇学教学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4):84-85.
[4]郑宪信.论日语中的复合助辞「とは」[A].日本学论丛(第一辑)——纪念王铁桥教授从教40周年专集[C].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66-73.
[5]郑宪信.日语指称关系的功能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21-123.
二、著作
专著:《汉日篇章对比研究》(第一作者),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出版社,2005。
编著:《日本学论丛第二辑--第三届东亚日本学国际研讨会专辑》,河
南大学出版社,2018。
译著:《眠狂四郎无赖控》(中),重庆出版社,2018。
教材:《日语教程》(副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三、科研项目:
1.国家“九五”规划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日篇章对比研究》(96BWWO24)
主要参加人,结项。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舶载书目录”研究——以日本宫内厅
书陵部藏《舶载书目》(2015JXZ1853),主要参加人,结项。
3.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社科项目:汉日篇章对比研究- -以省略为中心(XK01085)
主持人,结项。
孙文,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及日本汉文古文献整理与研究、日本近世学术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东北亚地域原住民(满通古斯、阿伊努)语言文化研究。
一、论文
[1]孙文.《华夷变态》所辑“风说书”非全为长崎原件[J].文献,2009,(04):167-172.
[2]孙文.重构东亚古典文明的理论尝试——“汉籍比较文献学”研究[J].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03):128-135.
[3]孙文.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2,(02):257-264.
[4]孙文.林上珍《满清有国论》考原[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02):91-96.
[5]孙文.论“幸福”非“日本造的汉语”词[J].外文研究,2015,3(02):33-37+104-105.
[6]孙文.走近阿伊努:一个曾经被歧视的民族的学术史[J].日本学刊,2008,(01):85-97+160.
[7]孙文.《智证大师请来目录》义疏[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03):102-107.
[8]近代东亚哲学话语中被附件了条件的普遍性与世界史,(译文,原作者:中岛隆博,孙文译),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7(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2014.12全文转载)
二、著作
专著:《唐船风说:文献与历史》,商务印书馆,2011。
译著:1《探访<西游记>的计谋世界》(合译2),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2.《中国文化史迹》(全12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合译3),上
海辞书出版社,2018。
3.《中国绘画史》(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合译1),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
古籍整理著作:《大日本史》(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全243卷,承担其中第97-131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三、科研项目
1.《“舶载书目录”研究——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舶载书目>为中心》,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已结项
2.《<舶载书目>研究》,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
已结项
3.《<湖海诗传>整理》,2015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主持人,
在研
四、荣誉与奖励
2018年9月,开封市2018年度优秀教师(开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封市教育局)
张博,1984.10,九三学社,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论文
[1]张博.侵华战争时期日媒战争报道策略研究——以《写真周报》为例[J].新闻传播,2018,(06):30-31.
[2]张博.近代天皇信仰的制造与日本侵略战争[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7,(04):32-38.
[3]张博.夏目漱石对明治“时代精神”的反省——兼论《心》的天皇制批判[J].日本研究,2016,(01):90-96.
[4]张博.荻生徂徕的训读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02):24-29.
[5]张博.日本江户时代的出版业——从庶民阅读史视角的考察[J].古代文明,2015,9(01):103-111+114.
[6]张博.二宮尊徳における朱子学の日本化・在郷化——徂徠学と対照する視点から[J].グローバル研究(創刊号),2020.12
二、著作
专著:《日本江户时代的大众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14。
译著
1.《新选组血风录》(新订增补版),重庆出版社,2014。
2.《“恶所”民俗志》,上海三联书店,2015。
3.《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三、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历史和解的症结--近代以来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2015JX23676),主要参加人,已结项
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日本现当代女性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对日本来华游客决策影响研究”(2015-QN-0296),主持人,已结项
3.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课题“日本学者对和平学的认知:危机时代的和平学”(批准号19YJY011),主持人,在研
何晓芳,中国民盟盟员,副教授,硕士。
一、论文
[1]何晓芳.论教育惩戒的精神向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4):27-30.
[2]何晓芳.日僧大智东传少林武术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36(02):63-66+73.
[3]何晓芳.日本岁时文化的内涵及演变——以端午节为例[J].戏剧之家,2018,(10):220-222.
[4]何晓芳.浅析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特点——以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为中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8):129-131.
[5]何晓芳.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初探——以《伊豆舞女》《雪国》《古都》为中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1):96-97+143.
[6]何晓芳.川端康成文学研究在中国[J].大学院纪要《二松》(日本),2019,(33).
[7]何晓芳.关于沈从文的《边城》[J].日本闻一多学会会报《神话与诗》(日本),2019,(3).
[8]何晓芳.试论川端康成的《古都>》[J].文艺空间(日本),2021,(3).
二、著作
译著
《守望中国发展》,浙江出版集团东京株式会社,2018。
三、科研项目
1.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日本岁时文化现状及其借鉴意义研究”(2018GH0031),主持人,已结项。
2.《<湖海诗传>整理》,2015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主
在研(1528),主要参加人,在研。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现代小说个体叙事与伦理建构研究”(18BWW031),主要参加人,在研。
冯君亚,willhill官方网站日语系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汉语言对比、日汉互译。本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于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曾留学于日本大正大学、日本铃鹿国际大学、日本语国际中心。
出版译著
《眠狂四郎无赖控》系列(下册)(日译汉)。重庆出版社2018,44.6 (万字)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汉译日,第一译者)浙江出版集团东京株式会社(日本)2018 20(万字)
《社会保障公平与成果共享》(汉译日,第一译者)浙江出版集团东京株式会社(日本)2018,20(万字)
德语
张晓晖,江苏盐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学、德国文化,已出版《德语单词分类联想记忆》等教材、译著4部,主持《意象符号视域下的艾兴多夫诗歌研究》等科研项目16项,发表《老子及其道家学说在德国》等学术论文20余篇,并发表《在不来梅寻找音乐家的踪迹》等文学作品300余篇。
侯景娟,女,陕西宝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语近现代文学。
主要论文论文:
1.《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梦的实现》,2013/10《中国高等教育》(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独著。
2.《1950年代联邦德国文学场与君特•格拉斯》,2020/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中文核心),独著。
3.《“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从<六十年来的中国德语文学研究>谈起》,2020/4《中国图书评论》(C扩),独著。
4.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象征意象与女性书写,2014/07《山花》(中文核心),独著。
5.新世纪以来德国君特•格拉斯研究概论,2014/05《山花》(中文核心),独著。
著作:
《德语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参编。
主持的代表性项目:
德日当代作家的二战记忆与文学书写比较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2015-2020,结项。
君特·格拉斯小说艺术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主持,2013-2014,结项。
凯尔泰斯、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战争叙事比较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1-2012,主持,结项。
君特·格拉斯小说创作研究,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获一等奖),2014.5,主持。
常璇璇,女,河北唐山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化与中德跨文化交际。
发表论文:
Forschung zu Deutsch-mandschurischen Nachrichten und Deutsch-chinesischen Nachrichten (德国学术期刊《Harvest》2018/6)
主持项目:
1. 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项目《文化标准理论在河南省高校德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已结项。
2. 202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德国当代汉学家萧婷的“丝绸之路”研究文献译介》,已结项。
3. 2023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德华日报>中的近代中国形象研究》,在研。
吴鹏,博士,副教授。
论文
歌德创作与生平在其书信等文字中的反映——以《歌德全集》第36卷为例,载《中国比较文学》,2019年第3期
Ein Kulturfenster Chinas – „Das gute Leben“ im Magazin für chinesische Sprache und Kultur,载Kulturstraße(《文学之路》),2019年12月
基于语料库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两个中译本风格比较研究,载《德音不忘——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7月
项目
主持参与威廉希尔亚洲公司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
主持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带一路’下河南高端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德语专业为例”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
法语
李英华,河南南召人,法国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C刊3篇。
1、《焦虑与困顿:从莫迪亚诺小说《星形广场》看二战后犹太幸存者的生存意识》,载《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3月被《社会科学文摘》转载,CSSCI)。
2、《潜藏的“犹太性”:蒙田的宗教本相》,载《基督宗教研究》。
3、《差异与联结:《星形广场》的互文策略》,载《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持项目多项,如:
1、2020年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莫迪亚诺小说生存主题研究》,在研。
2、2021年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法语思政教学研究》,在研。
3、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星形广场》互文性研究,结项。
4、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后现代语境下莫迪亚诺“占领时期三部曲”的历史书写研究,结项。
许明,男,河南省开封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1997年06月本科毕业于威廉希尔亚洲公司,2006年0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第三大学文化研究专业,现任威廉希尔法语教师。
论文:《奥诺雷·杜尔菲和他的《阿斯特蕾》》
项目:《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等。
李宁,河南鹤壁人,硕士、讲师,2009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为法语教学、汉法翻译等。
发表论文多篇,如:
《<论语>法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载《中外交流》2、《<小王子>中人物形象分析》,载《中外交流》
3、《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载《视界观》
译著:
1、《我们一起说HELLO》,海豚出版社,2021.5
2、《卡斯波和丽莎:我们有办法》,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9
韩语
高晶,女,中共党员,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中韩文化对比。